太原信息网-351030资讯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从东汉刑徒兵征发看先登死士及大戟士辩误

网络整理 2019-06-05 最新信息
从东汉刑徒兵征发看先登死士及大戟士辩误

要当心铁石,先登酣百战。前文提到了高顺与陷阵营,而同一时期的精锐兵种难免被拿来比较,一般来说诸侯身边的禁卫军与边军都较为精锐。本篇来聊聊先登死士与大戟士。

先从“大戟士”开始吧,严格来说这并不是精锐兵种的名字,只能算是一个口口相传的误会。关于所谓“大戟士”,只有《后汉书·袁绍传》短短一句话中提及了,联系其语境应该指的是袁绍在帐前摆下数十张强弩,还有百余配备长戟的士兵,仅此而已,除此以外再无大戟士的记载了。

“绍在后十数里,闻瓒已破,发赜息马,唯卫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许人”——《后汉书·袁绍传》

再说“先登死士”,这个名字就不知从何而来“先登”就是战场上的先锋,没有固定的部队,也不是固定的部队番号。就“先登”这事来说,敢于先登者都是军中勇士,先登成功还会获得奖赏,额外的奖励是会被载入史册。如张辽、乐进、于禁、许褚、典韦、臧霸、孙观、黄忠、凌操、丁奉等人都有先登的事迹,还不是一次两次,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宿将。

从东汉刑徒兵征发看先登死士及大戟士辩误

对于“先登死士”这个名字,除了后人臆造,要么是征募敢死队作为先锋,要么是征发了刑徒,以刑徒为兵,代价是减刑一等。征发刑徒兵是两汉时期常见的操作,只是东汉对于刑徒兵的依赖更甚于西汉。一般来说,刑徒是在本郡服刑的,朝廷时常会征发一部分刑徒去戍边,家属可以随行。

还记得此前讲过的“髡钳城旦舂”嘛?这只是东汉刑罚的一部分,“城旦舂”属于徒刑,“城旦”指的是男子被罚去筑城,“舂”指的是女子被罚去舂米,“髡钳”是剃去头发脖子戴上枷锁。戍边刑徒兵的组成就有徒以及弛刑士,所谓“弛刑士”就是受到赦免,解除身上枷锁以及罪犯要穿的深红色衣服,但他们依然有罪在身,要为朝廷效力。

翻一翻后汉书的本纪部分,可以看到众多诸如“减天下死罪一等,徙边戍”的记载,东汉历代帝王几乎都有征发刑徒去边境戍守的操作。社会动荡,尤其是到了汉末战乱四起,造就了一大批流民,地方豪族趁机吸纳了很多流民,这些“隐民”是不在朝廷户籍上的,也导致朝廷缺少兵源。

再者,维持刑徒兵的军费是要低于正常士卒的,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免军费。这种做法也有其负面影响,刑徒们本身没怎么经历过兵役,少了定期的军事训练,这导致了士卒整体军事素质的下降,当三教九流都混迹于军中时,百姓们更不愿意投身军伍了,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来“世兵制”的出现,父死子替,世为兵家子。王朗就曾吐槽东汉朝廷这种做法拼凑的军队名不副实。

“旧时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或商贾惰游子弟,或农野谨钝之人;虽有乘制之处,不讲戎陈,既不简练,又希更寇,虽名实不副,难以备急。”——《三国志·王朗传》注引《魏名臣奏》

从东汉刑徒兵征发看先登死士及大戟士辩误

回到“先登死士”身上,这也算不上什么特种军队,只能说是战时征召的敢死之士,当战事结束不再作为先登的他们,也让“先登死士”这个名号烟消云散。界桥之战,袁绍不仅让麴qū义准备了800人作为先登,还配有千张强弩,以及袁绍带领的数万步卒压阵,这一战的重点在于强弩的发挥以及公孙瓒错误的选择。

其实要从袁绍军中找精锐部队的话,就像当初蔡邕yōng所说,冀州弩兵、幽州突骑才是真正的精锐所在。在韩馥没有将冀州拱手让给袁绍时,他手下的赵浮、程奂就凭借着万张强弩在袁绍营前横着走,袁绍接手冀州,也接手了这部分强弩,只是赵浮等人不知所踪。

“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为天下精兵”——《幽州刺史议》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本文作者:秉笔春秋吕书生(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843818130754816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东汉   冀州   袁绍   后汉书   高顺   乐进   西汉   汉朝   蔡邕   许褚   服装   黄忠   公孙瓒   张辽   典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