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信息网-351030资讯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LIAN上迁安】“唐山市级非遗”看看我们都有啥?

网络整理 2019-05-16 最新信息

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

【LIAN上迁安】“唐山市级非遗”看看我们都有啥?

三千多年前的冀东大地上,曾经辉煌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诸侯国——孤竹国。据传,孤竹国都城就在迁安市彭店子乡坨上村一带。

伯夷、叔齐系孤竹国君之二子,国君曾遗嘱移位叔齐,为弟的却遵从长幼有序请兄长伯夷登基。伯夷父命难违奔逃;叔齐仍不肯继位跟随兄长一起离开了孤竹国。他俩原是奔周王西伯姬昌,半路正碰上武王伐纣,兄弟跪地叩拜,力谏武王不可以下犯上,险下成了刀下冤魂。为了表示自己对商礼的推崇,发誓不吃周朝粮食而饿死首阳山中。

如今,在渤海之滨,燕山脚下,在伯夷、叔齐生活过的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他们的故事依然以史志、建筑、歌曲和歌谣等多种形式被传颂着,人们用种种虔诚而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两位先祖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已于2011年被列入唐山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唢呐:汉曲

【LIAN上迁安】“唐山市级非遗”看看我们都有啥?

“汉曲”,是鼓乐的一种,是以唢呐笙管为主奏乐器、并配以打击乐器进行演奏的一种民族民间器乐。演奏曲目丰富,分大牌子曲、小牌子曲、锣板曲三类。大量用于丧葬、婚取、祭祀礼仪等民俗活动中。

迁安“汉曲”起源于清早期,兴盛于清晚期及民国时期。从第一代传人王大辫起,代代由师傅用工尺谱口传面授,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迁安市蔡园镇文化站长王香利,二十余年走街串巷,拜民间老艺人为师,深入挖掘挖掘、整理了红白丧葬礼仪乐曲,到目前为止,《官调子》、《赶山》、《天下同》、《挂金锁》、《小梆子腔》、《小上庙》、《一江风》、《一只风》、《苦相思》《柳青娘》、《满堂红》等66首汉曲,已编写成简谱,并对《四破》等5首快失传的乐曲进行了录像保护。

汉曲已于2011年被列入唐山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亭大鼓


【LIAN上迁安】“唐山市级非遗”看看我们都有啥?


乐亭大鼓源远流长,明清时代在乐亭比较盛行,叫“清平歌”,后经艺人温荣发展为乐亭大鼓,演出形式以演员说、唱为主,一般三人一组,一个人唱短篇(行内叫推轱辘),一个开长篇(行内叫甩腕子),一个三弦伴奏(行内叫拦丝儿),道具有鼓、铁板、三弦、鼓楗,边演边唱,表演者穿长袍或唐装。

乐亭大鼓的主要特点:它有明显的调子,九腔十八调,二十四甩腔七十二哼哼。

经过民间艺人的多年努力,乐亭大鼓在迁安得以生根发芽。迁安大鼓书艺人丁佩城70年代在家乡、东北、唐山一代较有影响。1974年,唐桂义开始跟随丁佩城先生学习乐亭大鼓。1978年,由唐桂义任教,在基层培训,并进行巡回演出,长篇书目胡延庆打擂、杨家将、三侠五义、大八义、刘公案;小段儿双锁山、芦花荡、杨八姐游春、武家坡、小姑贤深受百姓欢迎。

近年来,开展了乐亭大鼓进校园活动,并在奥特建立乐亭大鼓曲艺厅,专门从事乐亭大鼓的排练和演出,乐亭大鼓在迁安得到了传承。

迁安皮影雕刻


【LIAN上迁安】“唐山市级非遗”看看我们都有啥?


五尺生绡做戏台,一面布屏,两个世界,台前观众屏息静候,台后皮影人指尖飞舞。几根竹棍,几张皮影,唱念做打,喜怒哀乐,将人间市井的细密与美好情景都一一表现,惟妙惟肖。这就是皮影戏。

皮影戏是多种艺术的综合,融会了绘画、雕塑、音乐、歌唱、演技和文学等艺术。

唐山皮影的雕刻原料为驴皮。经过浸泡,绷挂,刮削,浆制而成影皮。再选皮下料,影人上身薄,腰身柔,下身厚,头茬挺。蒙在事先画好的图样上透样,然后在蜡板上上雕刻完成。着色以红、绿、黑为主色,上完色的皮影零件经过压制、干透后上油漆阴干,最后装订成身加一根脖条两根手条。分别插上高梁杆(俗称箭杆),就可以上影窗表演了。唐山皮影的造型夸张,刻工精湛,色彩鲜艳,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迁安皮影在百年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造型俏丽而不失典雅,端庄而益加生动,通过传统手法雕刻,以精细的小刀口见长,上色以红绿黑为主色。迁安皮影制作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形式,有序的传承方式,清晰地传承谱系,使迁安传统皮影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传承。

迁安皮影雕刻,2013年已被列入唐山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迁安市馓子制作技艺

【LIAN上迁安】“唐山市级非遗”看看我们都有啥?

馓子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就曾经提到最古老的馓子。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它可以“利大小便、润肠,温中益气”、“易消散也”。这就是馓子得名的由来。

迁安馓子的主要产地在建昌营镇。

建昌营的馓子与各地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工艺,经过兑料、和面、盘条、绕条、抻条、油炸、滤油等17 道工序,以纯手工精细制作而成。其色泽嫩黄,薄如纸,最薄处呈半透明状。吃起来酥脆可口,香而不腻,是极好的营养食品,可谓京东独一份。且长期放置不变质,夏季一般可以放半个月,冬季则可放两三个月。远销到京、津、唐、沪及内蒙等地,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

迁安馓子制作技艺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一直沿用传统方法。主要传承人为迁安市建昌营镇的张家,可明确追溯的就有四代传承人,一直是家族传承。由于张家每天所炸馓子数量有限,多为买前预订。

迁安馓子制作技艺已于2017年被列入唐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迁安市手抻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LIAN上迁安】“唐山市级非遗”看看我们都有啥?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说起迁安“手抻空心挂面”,那绝对是让人不能忘怀的一道美食,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极佳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迁安“手抻空心挂面”,又称“抻条挂面”、“空心面”、“长寿面”。沿用古法手工制作,工序繁复,要经过揉面、切面、盘条、搓条、上筷等29道传统工序;其面细如丝,细而中空,色白味甘,且耐存耐煮,无需加盐,食之柔滑,味美可口。

迁安“手抻空心挂面”,已有百年历史,可明确追溯的就有四代传承人。但是由于制作程序较为繁杂,后人不堪劳苦艰辛,如今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2017年迁安市手抻空心挂面制作技艺被列入唐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别适合作为宝宝的辅食、老人、坐月子的产妇,及喜欢吃面条的人,纯手工空心挂面,无添加!

猿功地躺拳

【LIAN上迁安】“唐山市级非遗”看看我们都有啥?

猿功拳是冀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汉族传统拳种之一。以模仿猿形为根本,其运动身形犹如猿猴,属于内外结合,刚柔相济的拳法。猿功拳的基本要求是:含胸拔背,鼓腹收臀,松肩坠肘,挺胸收额,气沉丹田,龙蛇腰身;运动步伐以前重后轻或前轻后重的鱼鳞步,后脚催前脚的冲趟步和前脚领后脚的擦拉步为主;手法特点是攻发连招,生打硬要,进退攻守处处为攻。特别是地如冰滑的地躺攻法更具特色。

猿功地躺拳已于2017被列入唐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习俗“走百病”

【LIAN上迁安】“唐山市级非遗”看看我们都有啥?

迁安市端午节“走百病”的习俗由来已久,是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据《迁安县志》和《永平府志》记载:“……五月五日,为端阳节,又名天中节,家家食角黍、饮雄黄酒,插艾于门窗等处。妇女则剪彩纸为葫芦形,贴门首。是日午前,妇女多游于河滨,谓之走百病。”

迁安端午节“走百病”须在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的早上进行,选择特定的地点,参加走百病的人因地制宜、或沿着河或爬上山,回家时采回艾草,别在自家的大门或堂屋门上,目的是辟邪、驱病除灾。这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走百病,意思是通过“走”,把“百病”去掉。

迁安市端午节习俗“走百病”2017年被列入唐山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迁安市旅游局


严正声明

未经官方授权,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私自转载或抓取本公众号信息。如若发现信息不实、不全等,对我局造成负面或不良影响,将予以追究相应责任!

转发DS

本文作者:每日河北(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17022986043444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迁安   唐山   伯夷   馓子   历史   艺术   乐亭   文化   唢呐   音乐   本草纲目   内蒙古   民俗   渤海   雕塑   春秋战国   周文王   李时珍   杨家将   明朝   乐器   建筑   三侠五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