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信息网-351030资讯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网络整理 2019-06-11 最新信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地处险要位置的州郡治所必是兵家所争之地,华州治所李润堡就是一例。据《魏书》《资治通鉴》等古籍所载,李润堡既是纵揽关中东部的战略要地、军事要冲 ,又是以羌族聚居、商贾云集的宜居地带,还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秀美之地。

千百年后的今天,李润堡灰飞烟灭、踪迹全无。它到底在何方?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历史地位显赫与尊贵的李润堡,如同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谜团,勾起了我们探寻的冲动。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地理坐标的交汇

李润堡具体所在,史册鲜有明确记载。《晋书》言其在澄城县西南,《同州府志》言其在大荔县北,权威工具书《辞海》(2010年版)条注为“李润堡,亦作李润镇。古地名,在今陕西大荔北。”这些记载,只是说明了李润堡的大体方位。近年,亦有学者将李润堡定位于澄城县北及蒲城县东北等地,均缺乏充足的论据支持,不足以信。

2012年初,悉心翻阅清道光三十年(1850)熊兆麟所纂《大荔县志》,倒是颇有收获。熊志辑录有“北魏华州治图”,图右下方注文云:“太和十年改临晋县为华阴。十一年废冯翊郡置华山郡,更置华州于华阴县东北四十里之李润堡。华阴县治即今大荔治也。”图示:在华阴(今大荔)县城北偏东5—10度方向,缠镰山、傍流泉,“华州治李润堡”赫然在目。这一发现令人豁然开朗,欣喜异常。

综合澄城西南、大荔北(东北)等方位指示和“幸洛水,诛李润叛羌”“居冈饮涧”“护羌小戍”等史实记录,特别是“北魏华州治图”的明确标示,我们很快将众多线索交织到一点---大荔县许庄镇坡底村李家庄。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踏访李家庄

带着几分好奇和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心境,我们决定去疑似地李家庄考察一番。

李家庄居澄城西南与大荔接壤地带,位于大荔县城北偏东15公里处,北依镰山,南望华岳,东傍溪水,西距洛河十公里。《大荔县地名志》载:李家庄是一个不足千人的自然村,王、黄二姓居多。清乾隆时,因李姓人在此居住而得名。

冲着曾有“李姓居住”一说,我们与巷院中闲坐的老人进行了攀谈并很快了解到,李家庄原名李家窑。名为李家窑必有李家“窑”,找到李家窑窑址,我们进一步掌握到,李家窑是村北塬上大规模建设的产物。李家村早年曾有一座“二郎庙”,庙前树有一通石碑,清晰记载了先民起窑烧制砖瓦,以供四方建设所用的事实。时至今日,碑虽毁但砖瓦生产犹存。这里有着十分丰富、取之便捷的黄土资源和水资源,民众又多是西汉修筑龙首渠民夫的后代,吃苦耐劳,因而从古到今都是渭北有名的砖瓦生产基地。可想而知,在历史的某一阶段(也许正是魏晋南北朝),窑火通红、处处冒烟,人声鼎沸、骡马欢腾的生产景象。那么,砖瓦产品供了塬上,干(盖、建)什么了?

时年 83岁的黄金喜老人耳聪目明,对于往事记忆犹新。他告诉我们,他的祖父告诉他父亲,他父亲又告诉他:原本村上人就住在村北塬上,只因取水、出行等生活不便才迁移下来。后边的塬上是个台(高而平的地方),只因台塬面南有九条突出的咀形土梁,形如九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得名为“九凤朝阳台”。台上面建有很多城堡,朝阳堡就是较为有名的一个,当地民谣道“先有朝阳堡,后有同州府”,妇幼皆知。

黄金喜老先生领我们绕行汉村长坡,迂回数里来到九凤朝阳台上。这里与川道水平高差约百米,土地开阔平展,东西约有四公里,南北三公里有余,登高远望,紫气东来,南迎祥瑞,确实是一处寓意吉祥的风水宝地。极目而观,万顷沃野尽收眼底,沟壑下一个个“凤头”伸展开来,不远处就有古堡映入眼帘。黄老指着塬脚下的一潭碧水说,听祖上讲,那里是一眼泉,泉水自此向南而流,泉边还曾建有一座龙王庙。与铁镰山别处不同,这眼泉水甘甜爽口,极适合饮用。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不正是古籍中所描绘的“居岗饮涧”生动写照吗!

移步原上尚存的古堡之中,高而厚的城墙、金线吊葫芦的式样、窄小的门道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当年,这宽阔的台原上必是城堡林立,凭借易守难攻之势定然赢得不少战果。只是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生活的不便以及战火的蹂躏,李润堡的辉煌才画上了句号。

漫步“九凤朝阳台”上,我们寄希望发现一些历史遗存来进一步印证“李润堡”的所在,但1500多年后的今天地表已有太多变化,寻找起来谈何容易。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终是在台原东北角发现了一些长方形绳纹和网格纹灰陶汉砖,大喜之下追根溯源,竟牵扯出此地曾经出土过一座古钱币铸造窑址和两件五铢钱范。查阅中国钱币史,得知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上下七百多年,唐武德四年(621)才废止五铢钱。五铢钱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由此可见我们所置身的必是一块曾经无限辉煌的军事政治重镇遗址,而“李润堡”的历史定位正是如此。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小民看大荔:探寻李润堡

聚焦历史与现实

笼罩在李润堡身上的重重迷雾已有千年,只所以“难窥庐山真面目”,则碍于古籍文献只言片语的零碎记载和历史遗存的基本灭失。但是,历史终归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为我们拨开迷雾提供了可能。《北魏华治图》及多部古籍载,李润堡位于华阴(今大荔)城(东)北四十里。据此我们进行了推算:北魏时1尺=30.9厘米,今天的一尺=33.3厘米,即今天的一尺比北魏的一尺长了约2.4厘米。按1里150丈计算,即今天的一里比北魏时的一里长了36米。所以,志书上记述的“大荔东北四十里”与今天许庄镇李家庄距离大荔县城十五公里是吻合的。

《魏书·元燮传》记载:“今州(李润堡)之所在,岂唯非旧,至乃居冈饮涧,井谷秽杂,升降够劳,往还数里。”李家庄“居岗”自不必多说,但就“饮涧”而言,“涧”《辞源》的注释为“夹在两山间的水沟”。既然是“水沟”,就不能当河流讲。铁镰山土峁沟叉纵横,惟在李家庄附近形成了东西北三面沟壑基本断开,南面高岗雄踞的独特地貌。清光绪五年(1879)周铭旗纂《大荔续志卷一·第三十九保图》绘有李家庄村后许原(铁镰山)下的两股“流水”,佐证了州之所在“饮涧”源泉。

《魏书卷四上·世祖纪第四下》载,“太平真君七年(446)三月……车驾旋轸,幸洛水,分军诛李润叛羌。”这句话中的“幸洛水”说明了李润堡距洛水(洛河)不会太远。事实上今日的李家庄西行不过数公里便是洛河(古称洛水),进而证明李润堡与今李家庄北台原是位置重叠的。

《晋书》记载李润堡为羌族聚居重镇,这一点与《魏书》所载相吻合。大荔历史上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尤以羌族为甚,最早的羌族活动记录可追溯到周平王末年(公元前720) 大荔戎国时期。建立后秦政权的羌族首领姚苌、姚兴父子视大荔为“故土”,这仅从《徙戎论》“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记述中就可一窥端倪。历史的车轮飞转之间,各族人民密切融合在了一起,大荔、李润堡更多地成为了记录历史变迁的符号。唯有羌白、王阁、布头、埝桥(雁羌)等古村寨,无一不在生动地述说这段史实。

我们翻阅了目所能及的《同州志》《同州府志》和不同朝代、多个版本《大荔县志》,惊异地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李润堡”的有关记述内容无不归属于同州、冯翊、临晋、华阴类目之下,而这些历史疆域称谓就是现今的大荔县。由此看出,李润堡旧址在大荔域内无疑,极有可能就在许庄镇李家庄村北约五平方公里的土塬上。

但愿“李润堡”神秘的面纱能够早日揭开!

(王小民)

本文作者:最大荔(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081925301823130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大荔   李润   历史   澄城   西汉   华阴   北魏   南北朝   晋书   资治通鉴   东汉   中国历史   晋朝   三国   汉武帝   陕西   临猗   羌族   蒲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