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信息网-351030资讯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教育扶贫:助寒赤阳老魔门学子“鱼跃龙门”

网络整理 2017-08-09 本地信息
(原标题:教育扶贫:助寒门学子“鱼跃龙门”)

  每年高考结束,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总是令人关注。山阴县贫困户李良的女儿在上海工程技术学院开始她的大学生涯。他欣喜地告诉记者:“多亏有了教育扶贫的好政策,让我女儿能上大学了,也让我们家有了盼头。”李连的女儿在2016年开学前收到了“雨露计划”资助的5000元钱后,才顺利地走进了大学校门。  为寒门学子筑梦,近年来我省开展的“雨露计划”格外引人注目,其扶贫对象主要为贫困青少年,扶贫力度大,这也体现出“精准扶贫”的内涵。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调查数据显示,我省参加调查的10个市县在2016年共筹措中央、省、市县各级教育资助资金8.1亿多元。通过金融教育扶贫,为9万多名贫困高校生提供免息贷款7.7亿元,共救助各类贫困学生72万多人次,做到了精准扶贫、应助尽助。

为山里娃点亮希望之光

  李连喜是沁源县沁河镇的贫困户,本该安享晚年的他却不得不为小孙女操劳。孩子的父亲三年前去世,母亲因患病常年在外地住院,抚养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人的肩上。而李连喜家里也是一贫如洗,仅靠着几亩地维持着生计。“镇里知道我的情况后,多次与民政部门沟通,不仅为我办了低保,而且还通过帮扶结对子平台帮助孩子完成了学业。”  今年年初,沁源县为进一步加深教育扶贫工作,设立了教育扶贫工作室,搭建教育扶贫“手拉手”结对平台,让当地贫困学生更加直接地获得来自社会力量的救助。通过摸底排查,对全县贫困学生进行信息调查统计,建立了包含1280名贫困学生的信息库,并制定了“爱心伴我成长”结对扶助贫困生行动计划。自“手拉手”结对帮扶工程启动以来,沁源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与贫困学生结成对子,签订《扶贫资助志愿书》,进行捐助行动。同时,该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向贫困学子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实现梦想。截至目前,共有150家单位、企业和个人与613名贫困学生结对帮扶,资助金额已达50.11万元。  “让每个贫困学生都有学上,健康成长,不掉队,相信通过教育扶贫工作室的结对帮扶,一定会为广大贫困学子点亮希望之光,使他们将来都能成为社会上有用之人。”教育扶贫工作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获得资助的学生解决了后顾之忧,面对未来也更有底气。“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会感恩,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成为一名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要向社会爱心人士学习,把感恩之情传承下去。”获得资助的亮亮激动地说。  下一步,沁源县将把教育扶贫工作室打造成教育“110”,不仅帮扶贫困户学生,而且解决教育所涉及的需要帮扶的其他问题。

帮助更多寒门学子圆梦

  俗话说,“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教育扶贫因此承载着一个个贫困家庭的脱贫梦。  五台县莘莘学子大都还记得五台县茹村乡董家村单亲孩子张统的上学事。2013年他以低分入学五台县职业中学,去年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同大学,姐姐和哥哥高兴地拉着他的手说:“弟弟走出去了,走出去了!”  五台县是山区大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27.6万余农民还在脱贫路上奔跑,70%的山里娃正翘首以盼走出大山。为此,五台县职业中学明文规定:凡来本校就读的学生,三年制学生可领取助学金4000元,一年制学生可领取助学金2000元,助学金一律打入学生银行卡。凡来本校就读的农村特困学生,成绩优秀者均奖励学习用品,与教师实行“捆绑式”教学,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升学与就业。凡来五台县职业中学就读的山里娃学生,入学时都要征求父母和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为家长圆一个成功、成才、成人的梦。  身着职业套装,在北京某一幢高级写字楼里与客户侃侃而谈,每月收入过万元,这就是吴晴现在的生活。如今的吴晴是京城万千白领中的一员,这位来自贫困山区吕梁交口县20多岁的女孩,从普通的山里娃到京城白领,成就她出彩人生、改变她命运的是山西教育扶贫的“雨露计划”和山西好艺中专学校的职业教育。资助她接受职业教育的是两项政策:普惠的免学费职业教育政策和特惠的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  2015年,省政府将“雨露计划”和教育扶贫列入十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作为落实精准扶贫要求的重点措施。“雨露计划”改革试点扩大到58个贫困县。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大力发展教育脱贫。今后几年,要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提高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改善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加大教育扶贫支持力度,对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免除学杂费全覆盖。要切实抓好培训就业,着力打造一批山西特色劳务品牌。

教育精准扶贫全力推进

  我省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省,贫困学龄人口较多,吕梁山、太行山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精准扶贫的主战场。  省委、省政府把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放在突出位置,以“两不愁、三保障”为主要目标,统筹教育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成立脱贫攻坚教育扶贫领导组,把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单位,动员教育界全部力量对58个贫困县进行对口帮扶,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设立个人教育资助账户,逐人逐户落实资助政策。  2017年教育扶贫行动计划明确了扶贫的两大工作重点,聚焦五大教育群体、21项重点任务。首先从五大教育群体入手,按照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前教育阶段受助幼儿14.52万人、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受助学生25.9万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受助学生19.13万人,并且免费提供教科书。高中阶段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免除学杂费,普通高中在校生资助覆盖面达20%,受助学生16.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实现免学费,并享受国家助学金补助,受助学生44.87万人。“雨露计划”教育扶贫,资助大学生7370人,中高职学生4.19万人。资助总额达31.68亿元。  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改善贫困地区幼儿园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贫困县全覆盖;特岗教师计划向全省58个贫困县优先安排;优先支持贫困县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为集中连片特困县2.6万名乡村教师提供生活补助1.11亿元。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培训农村乡镇教师7万人次;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  我省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人才库和智力源以及科技的优势,所有高校与贫困县对接,奔赴贫困一线,开展全省脱贫成效评估,助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60所重点骨干职业院校对口帮扶58个贫困县县级职教中心,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让大学生到扶贫一线开展技术咨询、科普讲座、农技推广、顶岗支教、健康扶贫等服务。

本报记者张云

(原标题:教育扶贫:助寒门学子“鱼跃龙门”)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