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信息网-351030资讯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治安防控用上“互联网+” 农村逐渐清除“法赤阳老魔治荒地”

网络整理 2017-08-01 本地信息
(原标题:治安防控用上“互联网+”农村逐渐清除“法治荒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农民积极参与基层自治,到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再到法治助力平安农村建设,法治正在成为农村治理现代化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与城市相比,农村人情社会、熟人社会的特征更加明显。长期以来,农村讲情讲理重于讲法的确是现实。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法治的需求日益强烈,讲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农村逐渐清除“法治荒地”,农村法治建设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乡土中国的法治色彩亮起来了。

选出好干部,带着群众干——基层治理热情高

6月30日,一场特殊的投票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街道后所社区的公房举行——表决后所社区《居民公约》以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两份文本已经提前贴在了公房门口,不少居民围在四周热烈讨论。  红塔区今年在全区全面铺开了《村(居)民公约》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修订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104个村、社区中,最少的修改了五六次,多的修改了十几次,充分吸收了村(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平均参与投票率和赞成率均超过80%。  一个成熟的社会,离不开每一个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在农村更是如此。村民自治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在民主化进程中,建立起一系列民主规则和程序。尽管村民自治制度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在实践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村民自治以其内在的价值和力量不断在实践中开辟道路,显示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踊跃参加民主选举、主动参与村务决策、积极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近年来,农村群众对于行使民主权利、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幸福生活的热情更高了。

讲法,比“讲蛮”好——解决问题靠法

传统文化观念使得农村地区追求一种“无讼”的生活状态,在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益时,“情”和“理”要大于“法”,谈“法”就是伤感情、没面子。所以,农民对于法律大都选择疏远,既不懂法,又缺乏学习法律的主动性、积极性;既不会首先考虑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对于参与法治建设也没有多大积极性。培养农民的法治意识、树立他们的法治信仰,成为农村法治建设成败的关键一环。  在江西崇仁县,有一位73岁的老人黄寿孙。他家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法律工作室,一张办公桌放满了法律咨询、纠纷登记等桌签,15平方米的空间堆满了各种卷宗资料,并且记录得清晰规范。  “我干了30多年的基层普法宣传和人民调解工作,退休后,又被返聘担任乡镇法律服务所所长兼普法办主任,所以在家搭建了这样一个工作平台。”黄寿孙说。作为崇仁县重点培养的“一户一位法律明白人”之一,黄寿孙曾经参与了多起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如何让农民在讲情讲理的同时,也讲法信法?各地都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送法下乡就是一例。

治安防控用上“互联网+”——平安农村更放心

农村是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确保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就需要综合施策、群防群治、多管齐下,才能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除了传统的治安防控手段,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飞速发展,农村社会的平安建设也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安徽固镇县浍南村村民王情家时,王情的丈夫正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下了她和孩子。王情说,家里万一出了什么事没个男人总是让人有些担心。其实像她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农村并不少见。  “不过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免费安装了一台一键报警求助器,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一按按钮,不仅村里的民警、村干部能知道,而且我丈夫的手机上也能收到信号。”王情说。“有了这样的技术,在农村不仅能够实现警情的第一时间处置,而且也让村民的其他救助事项,特别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固镇县政法委副大大、县综治办主任丁恒贤说。  不仅如此,固镇县还运用科技打造了一套信息化立体化治安防范体系。据介绍,该县将农村社会纳入了“天眼护家园”项目,在城区监控整合的同时,还在农村易发案地区、主要道路和路口、“电子围栏”、治安电子卡口、治安高空瞭望点等,实现了县域内全方位精确跟踪监控。  编后: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百姓安。千百年来,乡土中国的和谐稳定对于国泰民安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增强法治思维,才有农村的善治。依法治理,才能顺利推进农村改革。信仰法治,才能引领农村革故鼎新。农村法治建设要注重法理与情理的协调统一。唯有坚持法治定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农村法治才能结出硕果,广大农村才能全面奔小康。

(原标题:治安防控用上“互联网+”农村逐渐清除“法治荒地”)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