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信息网-351030资讯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穷在深山u形耳子有亲帮

网络整理 2017-06-26 本地信息
(原标题:穷在深山有亲帮)

  ——阳泉市财政局实施精准扶贫助力营庄村摘穷帽拔穷根纪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从中央到地方,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始终受到高度重视。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仅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阳泉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的精准扶贫精神和政策要求,在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方面持续发力,使一批贫困村、贫困户如期摘掉了“穷帽子”。与阳泉市财政局结成帮扶对子的平定县东回镇营庄村便是其中之一。

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

  营庄村位于平定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四面环山,土地瘠薄。全村有290户640人,原有贫困户99户贫困人口208人,属建档立卡贫困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和养殖。  2015年,阳泉市全面启动干部驻村精准扶贫工作,阳泉市财政局与营庄村结成了帮扶对子。自此,穷在深山的营庄有了一位“好亲戚”。  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阳泉市财政局对营庄村的村情有了基本的了解。导致营庄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土地瘠薄,耕地多是砂质土,而且资源贫乏,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二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留村者多是老弱病残,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针对这两大问题,阳泉市财政局和村支“两委”干部一起仔细研究,并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同出谋划策,制定整村扶贫开发规划和脱贫规划,明确主要发展蜜蜂、笨鸡养殖和连翘、谷子、蔬菜种植的产业脱贫思路。  为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阳泉市财政局积极帮扶营庄村筹措资金。2016年,营庄村筹集资金60余万元,在过去的基础上新增养蜂150箱、养鸡2200只、养羊150只,种植连翘100亩。目前,全村共有35户养蜂1000箱、62户养鸡3200只、4户养羊300只。其中,原先的贫困户有25户养蜂700箱、42户养鸡1500只、2户养羊100只。  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措施,2016年,营庄村的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摘掉了“穷帽子”!

牵住“牛鼻子”挺直“腰杆子”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阳泉市财政局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坚持牵住党建这个“牛鼻子”,筑牢坚强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挺直了营庄村由“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腰杆子”。  “脱贫攻坚,首先要实现党建脱贫,才不会在前进的路上觉得迷茫。”阳泉市财政局副调研员、营庄村“第一大大”李奂明说。  2015年以来,营庄村党支部从理顺机制入手,狠抓党内制度建设,在广泛讨论、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党支部工作制度,实现了党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为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村里建起了面积为60平方米的集会议、培训、阅览、党员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室;以“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全体党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开办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课程,对村内22名党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增强了支部和党员带头致富的本领……  为确保已顺利脱贫的村民不返贫、奔小康,村“两委”积极与阳泉市财政局沟通,邀请天元集团、冠亚国际建材、蒙牛集团阳泉分公司、河北和筑集团等公司负责人到村里考察合作项目。  得知营庄村目前有3200只散养笨鸡,日产蛋50多公斤,冠亚国际建材公司负责人当即表示,愿意在村里投资建一个小型冷库和一个笨鸡蛋加工点,与养鸡大户签订供销合同。  考虑到营庄村常住人口绝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养老问题突出,天元集团公司负责人表态愿意免费为村民体检、义诊,修建一座孤寡老人赡养堂、建设国学文化传习所,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蒙牛集团阳泉分公司将筛选部分生活确实困难的村民,为其赠送牛奶;冠亚国际建材公司将为部分村民安装光伏太阳能发电板,帮助销售蜂蜜1500公斤;河北和筑集团公司承诺为村民兜底销售蜂蜜1000公斤……  这几天,按照阳泉市脱贫攻坚领导组安排,全市的“第一大大”轮换工作正在进行。认真考虑后,李奂明向东回镇党委和平定县组织部递交了“第一大大”留任申请表。他希望和营庄村乡亲继续携手向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幸福指数村民说了算

  6月13日(农历五月十九),是营庄村村民吕玉科的儿子吕晋新婚之日。一大早,左邻右舍就来到吕玉科家贺喜,小孩子更是追在吕晋身后要糖吃。欢快的唢呐声、锣鼓声从吕家小院飞出,让秀美静谧的营庄变得热闹起来。  吕玉科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年纪最小,也只有他还未成家。久而久之,在年近古稀的吕玉科夫妇心里,儿子的婚事化成了一根刺,一碰就疼。  “过去,家里的收入就靠种地,一亩地的纯收入也就三四百块钱,少得可怜!”吕玉科说完,不由得摇了摇头。  穷则思变。2011年,吕玉科跟着村里的一位养蜂户学习养蜂。一开始,他担心失败,不敢多养,只养了两箱蜂。可就是这两箱蜂,给他带来了1000多元的纯收入。与种地对比一下,养一箱蜂的纯收入竟抵得上种两亩地!  2016年,阳泉市财政局在反复考察调研后,决定帮助营庄村像吕玉科一样的贫困户扩大养蜂规模——免费给每户5箱蜂、25套蜂箱以及养蜂用具。  消息传来,吕玉科欣喜不已。从去年春季领到蜂群和蜂箱以来,吕玉科一直忙着培育蜂王、分群。如今,他家养着50多箱蜂,成了村里规模较大的养蜂户。  跟吕玉科一样心情不错、幸福感较高的还有村民李俊平。他家有四口人,大女儿刚刚大学毕业,在北京打零工。小女儿在平定一中读高一。2014年,他的妻子被查出患上乳腺癌,住院治疗200多天,花去10万多元。不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还欠下了7万多元的外债,属于典型的“因病返贫”家庭。  原先在外打工的李俊平为了照顾妻子,回到村里担任村委会会计一职,并开始养羊。去年,市财政局开展产业扶贫,给了李俊平家30只笨鸡。  “别看鸡不多,可帮了大忙了。从去年农历八月十五开始产蛋,到年底的时候,光卖笨鸡蛋我就挣了两千多块钱。”李俊平说。  让他高兴的还有一件事——根据他家庭的实际情况,平定一中免除了小女儿的学费,还发放了一份贫困助学金。  李俊平说:“现在俺老婆的病情稳定,大女儿的花销可以自理,小女儿读书费用也不高,我养羊、养鸡再加上在村里当会计的收入一年至少有两万块钱,足够给老婆复查、吃药和生活开销了。”  整村脱贫的营庄村如今有了新目标:全村养蜂在今年年底达到1400箱,2018年底达到1500箱;养牛在今年达到50头,2018年达到300头;今年再种植连翘2000亩。通过发展养殖业,新增50个就业岗位,到2018年底,人均年收入增加3200元;通过发展种植业,新增20个就业岗位,到2020年底,人均年收入增加4000元。  过去,人们常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既然结了亲,帮忙就要实打实。下一步,我们还要帮助营庄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大连翘种植和笨鸡养殖规模,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指数越来越高。”阳泉市财政局局长任晓华说。

本报记者张文华通讯员宋凯宏姚伟华

(原标题:穷在深山有亲帮)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