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信息网-351030资讯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一辆自行车背后的“育满芊共享”概念

网络整理 2017-04-25 本地信息
(原标题:一辆自行车背后的“共享”概念)

  外地朋友来到太原,总会注意到太原有一道由橙黄和草绿组成的靓丽风景线——这就是很受大家欢迎的公共自行车。不过,这个春天又有一种自行车像春风一样刮过太原的大街小巷,一种颜色清新的“小绿车”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它们在引发热潮的同时,也让太原市民注意到了一个新词:共享经济。  事实上,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共享经济已然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记者留意到,时至今日,作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模式创新,以互联网和科技为驱动力的共享经济无疑正“跃”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风口。

共享单车在太原

  过完春节,家住省城北大街的太原市民牛丽娟突然发现,居住的小区里以及周边的写字楼前突然多了一种“小绿车”。和之前的公共自行车不同,这些小绿车不设固定停车桩、不用办卡,只要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线上预约支付,线下就可以解锁使用,相当方便。  “这种名叫酷骑单车的小绿车只要在线充值298元作为押金,再在APP里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完成身份验证后,便可使用了。”牛丽娟说,关键是价格也不贵,目前的骑行价格为每半小时0.3元,前10次不收费。  牛丽娟所说的,正是眼下在国内各大城市都风靡一时的共享单车。所谓共享单车,指的是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共享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太原市的“小绿车”已投放近万辆,数量接近太原公共自行车的四分之一。不过,牛丽娟不知道的是,共享单车早在去年9月份就进入山西的各大高校了。但是出现在大学校园中的共享单车并不是“小绿车”,而是车身带有“ofo”标志的“小黄车”。  原来,小黄车是发起于北大的一个学生创业项目,四位创始人都是北大校友,该项目全称为“ofo自行车共享计划”,目的在于有效利用校内自行车,让师生随时随地有车骑,在有效解决校内出行问题的同时,减少校内单车总量。  与小绿车相似,小黄车强调的也是“使用而非占有”的共享经济理念,不过使用方式与小绿车有区别:有车用户将自己的单车贡献出来成为小黄车的一员,就能获得所有小黄车的免费使用权,无车用户则与小绿车一样,通过支付较低费用来使用。小黄车的出现解决了校园内“新车易丢、找车费时、使用不便”的难题,在使得为数不少的“僵尸车”再次焕发生机的同时,小黄车也渐渐出现在市区,开始满足更加多元化的市民需求。

渗透到各个方面的新经济形态

  事实上,除了单车之外,共享经济已经深入到经济生活的许多领域。  比如早前的共享专车优步、滴滴等。作为汽车分享的代表平台,滴滴一开始主要是针对出租车市场,方便乘客叫车也利于司机寻找乘客。后来滴滴又推出专车、快车、顺风车,变成了一个车辆分享的信息平台,滴滴也由此获得巨大发展,不仅改变了行业格局,也改变了不少市民的出行方式。  除车辆分享外,还有从事房屋分享的途家、小猪短租等平台,有从事办公室分享的“人人office”,有从事服饰分享的“美丽租”,甚至有从事飞机分享的“我要拼机”……记者发现,凡有闲置物品可利用的领域,共享经济都在加紧渗透。  此外,共享经济的触角还延伸到了劳动力和技能方面,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分享经验、创意和知识的热潮。  “在行”是果壳网投资的一个项目,2015年3月上线,目前有注册用户100万人,里面提供服务的“行家”有6000多人。记者在上面看到,该项目主要进行创业、职业发展、营养健身、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分享。  而在另一个大型平台“猪八戒网”上,分享的则主要是创意。据悉,目前该网拥有约1500万用户,其中有1000万左右是提供创意的卖家,他们的身份大都是设计师、工程师,每天都在进行着海量的创意分享,比如LOGO设计、网页设计、包装设计、文案策划等等。  诚如上述新经济形态的诞生,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共享经济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5年,我国共享经济年均增长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GDP的10%以上。

“硬币”的两面都不容忽视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共享经济得以崛起的关键因素。”省社科院的周洁表示,如今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置资源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让这些资源变得有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共享经济所具有的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势已经广受认同。不过,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像一枚硬币,同样也有着不甚完善的一面。  比如近来火热的共享单车,其痛点就有不少。  中北大学的大三学生小刘告诉记者,小黄车在校内出现没多久,就有诸如被损坏的现象,藏车、上私锁、部件损坏、拆锁、破坏机械密码锁、污损车牌等现象出现。  而在更大面积投放的小绿车现状更复杂,车辆损毁、乱停占道等情况已不新鲜。更危险的是,有共享单车的扫码解锁功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伪造假二维码,结果造成了用户信息泄露以及财务方面的损失。  同样火热的短租领域也是如此。  太原市民曲小姐去年年底将自家的房子挂到了短租平台上进行短租,然而,在一次短租之后,房子却惨变“垃圾场”,让曲小姐果断放弃了短租的念头。  上述种种“痛点”,实际上都戳中了共享经济的一个软肋:信用。  “陌生的个体之间进行分享,除平台建立信任保障外,没有任何供需方所属企业或交易担保、抵押实物等背书,共享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周洁表示。  记者发现,虽然如今很多共享平台都在努力构建信任机制,一些平台会要求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上传资料进行审核,同时在服务结束后提供评价渠道和专线投诉方式等,但这些似乎远远不够。此外,一些共享经济领域还出现了逃避传统行业所承担义务的现象,从而形成了不公平竞争。比如一些分享美食的私厨,实际上已是经营性机构,却并不交税。  “新事物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它需要适当包容,更需要科学监管。”对此,周洁表示,企业向外输出其物流能力、科技能力及金融风控能力,地方政府建立各种创业孵化器,向创业企业输出资本、人才、办公场地及其他资源,这些都可谓共享经济在企业经营与扶持方面的应用。“这些模式降低了企业创新创业的门槛,激发了民营经济活力,也有望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周洁表示。

本报记者王蕾

(原标题:一辆自行车背后的“共享”概念)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