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信息网-351030资讯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绸缪扶贫攻坚的中长期考验_财落难少爷遇爱记经

网络整理 2017-07-08 最新信息

  绸缪扶贫攻坚的中长期考验

  来源:金融时报

  马梅若

  今年6月,大大大大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座谈会时已明确,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值中场,各方力量仍在汇集。如何确保脱贫不返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改革开放40年左右的成果让全民共享,这是全面脱贫、彻底脱贫的真正目标。

  目前多地推出的扶贫政策,可谓各具特色、因地制宜。但细察其内在模式,多以“财政资金+优惠信贷政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支撑”等模式为主。尽管因地理条件、环境限制、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差异,所利用的政策红利、所发展的核心产业不尽相同,但内在逻辑相似。

  应当看到,这种方法既兼顾当前,又立足长远。通过财政、小额扶贫信贷等多种方式建立起的风险补偿基金、不断完善的征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考核的扶贫指标,正在逐步改变金融机构在介入扶贫项目时的迟疑,形成短期内的激励约束;而借助特色、优势产业,配套中长期的规划,来激发当地自造血功能,则可保证实现持续发展。

  方向既定,框架已起。可以说,本轮扶贫攻坚战打响之际,对可持续性、广覆盖度的关注与重视已相当高。然而,仍有部分地区的扶贫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可能是个例,或者影响尚未体现,但值得各级政府乃至参与扶贫的各类主体密切关注,未雨绸缪。

  一是扶贫需有全局观。

  精准扶贫强调政策到位,“政策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支持到村(户)、具体资助到个人”,这样类似的到位政策,让扶贫工作犹如农业中的“滴灌”,细致、高效。然而,任何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都不能僵化,扶贫工作绝不能本本主义、教条主义。

  实际上,尽管贫困户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但事无绝对。一些地区在支持贫困户脱贫过程中,重个体脱贫而轻整体发展,重政策倾向的区域而忽略了其他群体。特别是部分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自主发展能力不足的家庭或地区,尽管目前在贫困线之上,但存在“入贫”风险;抑或在与享受政策红利的贫困村、户竞争时,很容易沦为新的“弱势群体”。

  当然,我们承认,很难有一种模式能够绝对公平地惠及所有个体。但是,在政策倾斜的同时,关注整体带动、全面发展的意识和努力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要坚决杜绝树典型、立标杆的“显成绩”模式,让扶贫陷入顾此失彼、加重失衡的尴尬境地。

  不仅如此,脱贫攻坚强调“整体带动”的全局观,也是发展的客观需要。基础设施的改善、金融生态的完善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本身即是对贫困户的一种带动。反之,对个体的帮扶如果脱离了大环境的改善,则难免事倍功半。

  二是要关注产业发展规律,进行前瞻性引导与协调。

  打造核心优势产业,激活贫困户的生产力,带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大多数地区推出的“可持续”方案。比起行政命令、单一政策扶持,甚至更早期的给钱给物,本身即是一种进步,是对市场规律的尊重,是对发展逻辑的重视。

  值得警惕的是,仅仅“有”产业不足以确立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大多数贫困地区属于农业区,种养殖业以及此基础上的生态旅游、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产业,是最常见、最容易培育的核心产业。

  然而,种养业既有天灾等风险因素,更有市场行情波动。在多次采访中,集中养猪或者经济作物种植户都曾表示,受大、小年影响,企业多次濒临破产;而同样的,农家乐、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则面临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如何做出特色、做出风格,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打造竞争力,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还要进行更充分的市场分析和预估,进行充分沟通,避免进行大规模、同质化的生产或无个性、低品质的服务,特别是具有相似优势的地区,要加强沟通与协调。

  当然,任何一项工作都事无完备,任何一种发展都要面临风险,以市场化思维践行扶贫,本身就必须面对竞争,也必须尊重优胜劣汰。但是,未雨绸缪、统筹规划,不可或缺。

  早在2015年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大大大大就已经明确,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说明决策层对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可能面临的反复性与高风险都有清醒的认识。近几年,各地扶贫工作成绩卓著,但同时风险也尚未充分暴露。加强扶贫工作的统筹规划、前瞻引导与区域协调,当是更长时期内检验扶贫工作质量与成败的关键。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