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信息网-351030资讯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第一人中最后人:末代状元刘春霖为何仕途坎坷?

网络整理 2019-06-15 最新信息

作者:金满楼

自隋唐实行科举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为止,在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科考史上,大约产生了近六百名状元。

按: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山东德州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甲辰科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历代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

当然,如果算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及各代武状元,中国历史上可考的文武状元总计777人(因标准不一,这并非是最终数字)。

其中,唐代状元最多,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至唐哀帝天四年(907年)丁卯科,285年间几乎每年一考而产生状元270人。

在这些状元中,其中有一位注定要载入史册,他就是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

第一人中最后人:末代状元刘春霖为何仕途坎坷?

按坊间传闻,刘春霖得中状元,主要是他的名字立了大功。

据说,当时考官推荐了十分答卷,第一位是广东举人朱汝珍,孰料慈禧太后一看这个“珍”字,就想起了和她作对而在庚子年被推进井里淹死的珍妃;

再一看,朱汝珍是广东人,她有想起戊戌年企图“围园杀后”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乱党都是来自广东,于是朱汝珍的答卷便被扔在了一边。

接着打开的第二卷是直隶举人刘春霖的,因为当时久旱无雨,老太后一看“春霖”二字便十分欢喜,因为“春霖”意味着“春风化雨、甘霖普降”,多吉利的名字!

于是乎,刘春霖便由原来第二名改成了头名状元,原本第一的朱汝珍只得屈居其后成为榜眼了。注:是科探花商衍鎏。

当然,以上只是刘春霖中状元的一个传闻,未必就是真相。

第一人中最后人:末代状元刘春霖为何仕途坎坷?

类似的传闻,也不仅仅发生在刘春霖身上,上一届状元王寿彭也有一个,大意是:

王的名字“寿彭”意味着“寿比彭祖”,而慈禧太后马上就是七十大寿,因为名字吉利,所以才被挑中状元云云。

对此,王寿彭倒是十分大度,其当即就写了一首打油诗:

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甚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再偶然。

作为状元郎,王寿彭完全有资格、有底气说这样的话,因为王寿彭不但书法水平高,而且他在县试、府试中都是头名,一路过关斩将,成绩不俗,靠的是乃是真才实学。

对于不应掩盖个人努力的看法,康熙晚年时,就曾与身边侍卫及大臣们说:

“朕常讲论天文、地理及算法、声律之学,尔等闻之,辄奏曰:‘皇上由天授,非人力可及。’如此称誉朕躬,转掩却朕之虚心勤学处矣。

尔等试思,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务学必以敬慎为本。朕之学业,皆从敬慎中得来,何得谓天授非人力也。”

第一人中最后人:末代状元刘春霖为何仕途坎坷?

康熙的意思很明白,众臣奉承其“天纵聪明”,其结果是让人忽略了“虚心勤学”的重要性,而康熙也不认为,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生来无所不能者”。

以此而论,说刘春霖中状元是因为名字起得好未免有些揶揄人,甚至带有恶意的中伤意味了。

事实上,所谓朱汝珍放在第一名推荐本身就不存在,因为每次殿试,考官只能将最优秀的十人推荐给皇帝做参考;

至于决定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的名次,这是皇帝的特权,非考官所能擅自决定。

当然,民众津津乐道于这些传闻,也折射出科考状元在大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只是有些传闻还需要历史的甄别,否则以讹传讹,就失去了历史的本来要义了。

第一人中最后人:末代状元刘春霖为何仕途坎坷?

在中状元后,刘春霖被授为翰林院修撰,2年后又被公派日本学习法政。1907年回国后,其先后担任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洋师范学校监督、资政院议员等职。

相比于早期的留日生,刘春霖的仕途并不算显山露水,然而,刘春霖的官运也实在是糟。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清廷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轰然倒塌,即便刘春霖想做个小官也不可得。

时局剧变下,刘春霖在辛亥年后辞去一切官职,其隐居于京,直到1914才应袁世凯之请出任总统府顾问,由此在北洋官场上厮混了十余年,最终于1928年退隐归乡。

按常例,历届状元做到一品大员大学士也不少见,最起码也得是个二三品的尚书侍郎,但作为前朝状元的刘春霖,就没有这份运气了。

此所谓,时乎?运乎?命乎?

本文作者:坑爹史册(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226954476270438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刘春霖   王寿彭   康熙   朱汝珍   慈禧太后   历史   广东   中国历史   珍妃   梁启超   唐哀帝   清朝   光绪   彭祖   孙伏伽   日本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