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信息网-351030资讯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产生黑手党的原因,也创造了三合会

网络整理 2019-06-15 最新信息

01.

「陌生人」闯入「门口」

1841年5月29日,受痢疾、热病困扰的英军从高地上无精打采地注视着广州城。

他们要保持对城内的火炮威胁,以敦促清军尽快履行《广州和约》的条款。

但一场意外突然而至。

一小队英军因为在三元里欺辱妇女,引来三元里附近上万乡勇围攻,英军司令卧乌古将军立即派出两个团英军前往救援,可山间突然下起暴雨,英军步枪哑火无法使用,救援英军也被乡勇们团团围困。在这一天的僵持中,英军共有1人被杀,1名军官及14名士兵受伤。

一天后,卧乌古将军调动装备精良的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打散乡勇,所有英军回到营地。但上万乡勇也紧随而至,并再次集合到高地旁边。卧乌古将军见状十分愤怒,他捎信给广州知府余保纯,威胁说如果敌对行动继续下去,他就将炮轰广州城。

余保纯得知后,急忙威胁组织团练的士绅说,如果战争爆发,他们将承担罪责。于是,士绅们悄悄溜出人群,无人领导的乡勇们终于愤愤地散去。


产生黑手党的原因,也创造了三合会

▲三元里事件《三元里抗英》油画赖征云、熊德琴,广州博物馆

1841年6月1日下午,清廷履约后,英军登上军舰,广州城解围。这就是著名的「三元里事件」。

美国著名汉学家魏斐德以这个事件为开端,写作了《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一书。魏斐德以「三元里事件」作为叙事的起点,将其作为观察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极佳切口。


产生黑手党的原因,也创造了三合会

▲《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作者:[美]魏斐德译者:王小荷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

书名中的「门口」其实就是指广州,在「三元里事件」中,「陌生人」进入中国「大门口」,使得广州社会各界,比如官府、士绅、乡民、商人都对英军入侵做出了自己的反应,这非常能揭示此后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对西方挑战的基本态度。

在三元里冲突中,上万乡勇能在顷刻间集结完毕,主要源于鸦片战争前后广东地区的团练组织,团练在此后的中英对抗中变得制度化。

以此为源头,此后20年1839-1861年间华南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动乱,如反洋人运动、太平天国叛乱、秘密社会、宗教争斗等,无不与团练现象以及由其折射的社会失衡有关。

魏斐德选择广州作为观察华南社会乃至整个中国的入口,原因在于,广州自清中叶的海禁时代就是中国唯一外贸港口;而鸦片战争以后,广州又成了一系列中外冲突的第一线:林则徐对外国鸦片的查禁、首次海战、英国的进攻与封锁,都在这座港口城市轮番上演。

可以说,了解广东的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被迫纳入世界体系的艰难历程。

魏斐德同时也指出,广东省具有很强的地方主义色彩 。广东人「对他们的始原表现出强烈的自豪」,他们认为自身是最中国化的省份,相较其他地区并未大肆受到蒙古人和满族人的践踏,这使得他们保持了汉人的「纯洁性」。

比如,粤语被认为是保存音素最完整、最接近古汉语的方言。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础,家庭的纽带作用在广东地区也更具有生命力。

魏斐德对此解释说:

像这样一种萦绕于始原和『纯洁』的情况,在一个伟大民族或一个文化综合体的边远地区,是具有代表性的。那些最直率的民族主义者往往来自这些区域,似乎他们能更敏锐地感觉到同过去的历史有机地联系起来的必要性。

因此,回顾广州的在两次鸦片战争之中的遭遇,能够使我们透过历史的阴翳,明白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

产生黑手党的原因,也创造了三合会

▲魏斐德( Frederic Wakeman, Jr, 1937—2006),曾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学会和社会科学研究会会长。

02.

「皆呼为番鬼,不以齿于人类

魏斐德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向读者展示了广州城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1839—1841间,「三元里事件」让广州掀起了一场爱国主义的政治。尔后,《南京条约》签订,中英就英人入城问题展开的一系列角力。最终,两广总督在民众团练的支持下取得反入城运动的胜利,也让清廷度过了七年的「自在」。

但好日子过得不长,1850—1856年,政府与太平天国、红巾军之间发生斗争。1857—1861,英军再次侵入广州,活捉了两广总督叶名琛,并建立傀儡统治。后来又因不堪日常管理之扰,于1861年10月,主动撤出广州。

面对「闯入门口的陌生人」,中国社会内部各阶层如乡勇、儒生、士绅、秘密会社等,分别作何反应?他们的意见会影响清廷决策吗?

魏斐德列举了一处历史细节。1841年9月的一天,广州知府余保纯主持一次府试。由于余保纯在三元里事件中曾帮助英军解散乡勇,因此当他走入考场,南海、番禺县的考生集体向他发出了「嘘」声,并喊道「我辈读圣贤书,皆知礼义廉耻,不考余汉奸试」。

有激动的考生甚至向余保纯投掷砚台,将他赶出了考场。而考生们依然不依不饶,他们要求知府必须辞职,否则就不参加考试。公众的情绪激烈,余保纯最终不得不辞去知府职务。


产生黑手党的原因,也创造了三合会

▲爱新觉罗·耆英(1787-1858年),字介春,清朝宗室,大臣,签订《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负责办理善后及通商事宜的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身上。他因为广州军事力量的虚弱,于是接受了英国人将于两年后入城的要求,但广州的士绅们却明确向耆英摊牌,他们张贴告示说:「只要洋人进城一步,立即格杀勿论」,甚至直接向洋人发出死亡威胁,他们宣称要越过政府承担起惩罚外国人的责任。

受到威胁的外国商人开始组织自卫团体,中英摩擦不断发展,两国再次来到开战边缘。就这样,在内外交讧之下,耆英被撤换,并受到皇帝的严厉处罚。

新换上来的两广总督徐广缙吸取耆英的教训,决定「必须保住百姓对朝廷的忠心,即使这意味着要冒开战的风险」。

因此,他公开支持团练运动,并为团练发展提出许多制度化的改善途径,他要借助士绅的力量,来领导民众进行反洋人运动。因为被放开发展的团练力量过大,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可能激起民变,徐广缙终于在英军兵临城下之际,假传圣旨,坚持反对英人入城。最终英人考虑到综合的商业利益,放弃攻城,并且未对徐广缙的毁约行为作出任何武力惩罚。

徐广缙主导的反洋人运动的胜利,被魏斐德评价为:

「在他的背后,人们依稀可以看到圆明园废墟上摇曳的火光。」

以往不注意分析中国社会内部对西方挑战态度的学人,常常只将这一时期广东地区的反洋人运动看作极端的排外主义,或者早期的民族主义、反帝国主义,但魏斐德的叙事却让读者发现,那些分析都太过简化。

事实上,反洋人运动背后,各个参与阶层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与行为逻辑,比如上文所说的生员儒生、士绅、团练。而在此过程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社群,他们就是广州的商人。

商人本身与洋人有着非常多的共同利益,但却在反入城运动中出资出力。他们为何要做此选择?

原因其实很简单。

对于商人们来说,积极组织团练,响应反洋人运动,才最有可能保护自身不在运动中受到混入运动的暴徒的骚扰。

这就涉及到中国民间社团的兴衰与中国社会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

03.

红巾军与「三合会」

在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叛乱与反动:地方主义的政治(1850-1856)」,魏斐德就讨论了中国民间社团如何反映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

他花费不少笔墨描写1839—1861年的广东史,他对太平天国运动以及秘密社会兴起问题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


产生黑手党的原因,也创造了三合会

▲《平定太平天国战图》(清 佚名)

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红巾军叛乱、三合会等秘密社团会在此时的广州「你方唱罢我登场」,频繁上演?

魏斐德认为,这是因为鸦片战争打破了原有社会平衡,这点首先表现为两广地区严重的失业问题。

《南京条约》(1842)和《虎门条约》(1843)签订以后,新的通商口岸被开辟,浙江、安徽一带的茶叶自然地流向上海。

随着上海在近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广州的地位也被严重削弱了。

「在战后的头一年,广州的商业几乎瘫痪。」

与此相应的,梅岭地区 10 万名脚夫,北江流域上万名贫困的船民,突然间失去了工作,成了秘密社会或匪帮现成的招募对象。骚乱增加又导致可搬运的货物减少,失业更加扩大。

这种恶劣的循环,对华中和广州都是灾难。因此魏斐德指出,鸦片战争带来的经济冲击是当时社会动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产生黑手党的原因,也创造了三合会

▲广东珠江旧照,赖阿芳,1880

另一方面,英人入侵也使得广东地区的团练性质发生转变,魏斐德认为,这是引起当时华南叛乱的另一原因。

广东此前的团练,在性质上属于「宗族」。一个只有单一宗族的村的团练,恰恰就是一个宗族组织。团练的首领就是宗族的首领。但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更大规模的团练出现了,它们往往都超越了单一宗族,形成了多族联盟的存在形式。

这时,一个宗族内的士绅与佃户,同另一族的士绅与佃户之间的潜在的横向纽带,突然间联系起来或者是加强了。某一村的某一农民可能会发现,他与另一镇上的另一农民其实有着共同的经济或社会利益,如果没有团练运动,各个村子之间的互相仇视会妨碍他们认识这一点。

这种横向的移动和联合,不可避免地挑战了原有的阶级和宗族之间的平衡。在外部的敌人威胁广州的时候,血缘关系维持着团结。可是,当这种威胁在1849年后明显消失时,阶级就开始居于宗族之上了。

魏斐德指出,「到1845年时,社会开始分化为富裕者、贫穷者两部分,血缘关系也不再能够模糊阶级利益了」。

阶级利益的分化,在团练运动中也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它不再是民众自卫或使公众团结一致的手段,它的阶级性更加凸显,它就是掌握在有钱名人手里的社会控制机构。愿意接受变化的贫民加入其中成为乡勇,而愤愤不平的农民则去加入了秘密社会。

魏斐德分析说,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南欧,尤其是西西里地区也发生过同样的社会分化:

「近代经济的到来(不论其是否与外国政府相结合),都可能,而且肯定会使亲族中一些家庭富裕起来,而另一些家庭则陷于贫穷,从而瓦解亲族社会的平衡,或者破坏亲族关系本身。传统的血族复仇制度可能而且确定会「失去控制」,并产生罕有的仇杀和残酷的恶棍;阶级斗争的因素也就开始进入其间。」

因此,他总结道:

「产生黑手党的原因,也创造了三合会」。

总的来说,本书的历史叙事让我们在中国整体史的国家叙事以外,看到一个更广大的地方社会,在那个社会当中:

「文人为军队的无能而躁动不安,地主组织团练,佃户参加秘密社团,各个家庭为争夺当地的财富与势力互相争斗。简而言之,在官方历史的表层之下,萌发着民众的恐惧、希望和运动。」

这本书虽然是以广东为中心研究了华南社会,但魏斐德所谓的「地方史」却不是地方中心主义,而是在世界主义基础上的「地方主义」。

他本人也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国际视野称:难道不正是不同地区历史的交错塑造了此时此地的历史吗?

「中国村民向一个英国人投石头,巴麦尊(Palmerston)在伦敦白厅(White Hall)发怒,白厅向北京施加压力,广东省一个农民被斩首。各个地区发生的事情编织进了世界历史,中国发生了变化。」

本文作者:知识圈app(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225136792423680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南京条约   魏斐德   广州   耆英   太平天国   广东   历史   卧乌古   大学   满族   蒙古   黑社会   英国   政治   林则徐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体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