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信息网-351030资讯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虽然黄绾的治河理漕在明朝无法实行,却是解决黄河水患的根本方法

网络整理 2019-04-28 最新信息
虽然黄绾的治河理漕在明朝无法实行,却是解决黄河水患的根本方法

世宗即位后,江苏境内的黄河一再决口,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还严重影响了漕运畅通。黄绾上《论治河理漕疏》,以求解决水患和漕运问题。嘉靖二年七月,黄河在江苏沛县决口,周边广大地区遭遇大水灾。为了避开黄河泛滥溃决对漕运水道的威胁,嘉靖六年,左都御史胡世宁提出了在昭阳湖旁开一新河的建议。而黄绾的《论治河理漕疏》洋洋洒洒数千字,核心思想有三方面:

其一,黄河水患产生的根源。黄绾指出:隋代以前,河南以下的黄河经河北、山东北部向东边方向入海(与现今黄河入海流向大体一致),这一流向的北面有河北中部的山脉,南部有山东中部的山脉,因此黄河不易发生大的水患。但隋代开掘大运河,引部分黄河水从洛阳南下,经汴水入海。自洛阳向东南,地势平缓,南北无山地阻隔,所以水患日趋严重。为防备水患就不断加高堤坝,但加高堤坝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河道淤积和河水上涨的速度,水患日趋严重。南宋时的“黄河夺泗水入淮”,更使黄河水全部流向东南,水患一发不可收拾。黄绾认为,黄河水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黄河不恰当的流向。

其二,解决黄河水患的根本方法。在分析黄河水患产生根源的基础上,黄绾指出:加高堤坝、疏浚河道等措施只能缓解一时之水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患。解决黄河水患的根本方法是让黄河回归隋以前的故道,充分利用地势,从河南境内流向东北,经河北、山东入海。

其三,提出解决漕运水源的方法。由于漕运是明代北京钱粮来源的通道,而江苏境内的黄河河道又是南北漕运必经之路,因此当时人们认为,引黄河流向东北,固然解决了河南、江苏的水患,但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漕运的水源也会消失。对此,黄绾认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黄河北流后,还有两个水源能保证漕运畅通:一是淮河之水,二是山东南部的多个湖泊(现今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因此,完全不必担心漕运水源短缺。

世宗审阅了黄绾的《论治河理漕疏》后,认为可行,让总理河道侍郎章拯处理此事。但黄绾的建议并未被治河官员重视,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嘉靖十二年左右,时任礼部左侍郎的黄绾又写了《治河理漕杂议》,重提自己的建议,可惜也未能付诸实行。

虽然黄绾的“治河理漕”方法在当时无法实行,但却是解决黄河水患的根本方法,其价值还是被人认可的。当时的左都御史胡世宁在《陈言治河通运以济国储而救民生疏》中,十分赞赏黄绾的建议。明末学者陈子龙选辑的《黄明经世文编》中收录了黄绾的《论治河理漕疏》,清代的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写的《行水金鉴》也对此加以转录。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北流后的事实也证明了黄绾所言是正确的。黄河北流后,因河北、山东北部地势所限,并未给其境内造成像江苏那么严重的水灾,漕运依托淮河和山东湖泊之水,依旧畅通。

摘自刘聪《黄绾》一书

本文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474883636514048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黄河   明朝   隋朝   山东   河南   淮河   江苏   河北   北流   南宋   咸丰   这就是河南   京杭大运河   南阳湖   陈子龙   昭阳湖   新河   微山湖   清朝   汴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